歡迎來到棗莊鑫金山智能裝備有限公司官方網站 詳情請致電:400-699-7511
作者來源:
導讀:礦山修復的生態價值如何變現?礦山修復的過程,就是用科學方法,讓失去生態價值的廢棄礦山重新恢復生態價值,并從外表到肌理讓生態資源優勢轉化為生態價值優勢的過程,繼而變廢棄礦山
礦山修復的生態價值如何變現?
礦山修復的過程,就是用科學方法,讓失去生態價值的廢棄礦山重新恢復生態價值,并從外表到肌理讓生態資源優勢轉化為生態價值優勢的過程,繼而變廢棄礦山為綠水青山,再通過生態資源利用和產業開發等手段,使生態價值轉化為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。
什么是生態價值?
理論上可歸納為三個判斷:經濟判斷、倫理判斷、功能判斷。
一是生態環境滿足其需要和發展的經濟判斷;二是人類在處理與生態環境關系上的倫理判斷;三是自然生態系統作為獨立于人類主體而獨立存在的系統功能判斷。
生態價值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含義:第一,地球上任何生物個體,在生存競爭中都不僅實現著自身的生存利益,而且也創造著其他物種和生命個體的生存條件。第二,地球上的任何一個物種及其個體的存在,對于地球整個生態系統的穩定和平衡都發揮著作用,這是生態價值的另一種體現。第三,自然界系統整體的穩定平衡是人類存在(生存)的必要條件,因而對人類的生存具有“環境價值”(廢棄礦山大都是破壞平衡的結果)。
生態價值是相對生命體來說的,可以是動物,可以是植物,也可以是人類,但更多的是相對于人類生存和發展來說的。生態價值轉化是經濟學、社會學的生態訴求,也是人類發展的必然驅動;生態價值與人類需求之間的橋梁是生態產品轉化,其邏輯是生態修復、生態保護提升生態價值,轉化生態產品,適應人類發展需求。生態系統是基礎,生態價值是內涵,生態產品為人類提供服務,存在類、量、質三個維度。
生態價值的不同載體可以轉化為不同類型的生態產品,發揮不同的生態效益、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。如森林生態產品、海洋生態產品、農田生態產品、園林生態產品等。從人類健康發展角度需要各類生態系統服務的平衡,既需要園林產品,也需要田園產品,更需要森林產品,還需要植物生態與水生態融合的產品。
生態價值轉化為生態產品是有限度的,生態系統承載力是有極限的,要想持續發展,必須合理利用科學管理。
生態價值具有產品的復合性,通過生態價值的多重產品轉化,實現綜合效益的最大化。如農業景觀價值的多重復合利用,一產、二產、三產的資源形成復合循環發展,構成農業生產、文化生產、精神生產和健康生產的綜合效益。如華為科技園,優質的自然生態系統結合東西方文化風格的建筑,融入獨特的華為文化,創造了舒適高效的科研環境,為科創人員提供了優質的生活、生產、研發環境,極大提高了創造性和工作效率,使科創園成為具備創造性的產業樂園,也是滿足各級各類人才創造力成長的精神家園。良好生態本身蘊含著無窮的經濟價值,隨著產品不斷開發,各類要素資源反復融合,能夠源源不斷創造出生態價值、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,繼而產生無窮無盡的綜合效益,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。
在廢棄礦山修復、生態價值恢復過程中,首要目標是將喪失的生態資源優勢通過科學修復手段重新建立,使生態價值再次恢復,由廢棄礦山重新成為綠水青山。這個過程本質上體現了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”的轉化路徑,價值轉化上將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,將生態優勢轉變為發展優勢。
這個過程分為兩步:
第一步把被破壞的廢棄礦山修復為綠水青山,恢復其生態屬性,釋放其經濟價值;
第二步是通過生態產品釋放的生態價值使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。
生態產品價值實現,即“生態資源——生態資產——生態資本——生態產品——價值實現”的過程,增值也要經歷“存在價值——使用價值——要素價值——交換價值——貨幣價值”的轉化過程。
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闡述:
其一,資源稀缺和產權清晰是資源轉換為資產的前提。稀缺性決定生態產品使用價值大小,優質生態產品價值較高;而產權清晰是市場交易的基本條件。
其二,市場化經營是生態資產轉化的重要途徑。通過市場化組織方式賦予生態資產以生態要素屬性,并進入社會生產環節。
其三,生態環境與勞動、資金、技術等要素結合,決定生態產品的價值實現。
其四,規模經濟關系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效率。產業類型受自然地理、技術水平、人員素質等因素制約,規模化是提高生態產品價值的有效途徑。
其五,市場供求匹配是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關鍵條件。需求與供給匹配決定貨幣化程度,匹配與否決定著市場交換價值實現程度。
其六,技術、資本和先進組織模式貫穿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始終,是必不可少的外部條件。
在礦山修復實踐中如何提高生態價值的變現能力?
首先,在礦山生態修復過程中建立強烈的資源意識和經濟意識。
資源意識就是牢固確立生態也是資源的意識,就是廢棄礦山也是有價值的資源的意識;經濟意識就是讓產業思維、發展思維成為生態修復的主導思維,讓產業價值決定修復項目的經濟價值。如,長沙湘江歡樂城利用礦坑打造冰雪旅游項目;上海松江區利用礦坑建設被成為“世界建筑奇跡”的佘山深坑酒店項目;吉利幾條利用牛頭頸廢棄礦山打造落差24米的國際高山賽車場項目等等,都是產業思維主導下的生態修復項目,也是生態價值轉化為經濟價值的典范之作。
第二,做好頂層設計,促進要素融合,實現生態價值與經濟價值和諧統一的最佳目標。
面對一個生態修復項目,必須提前做好頂層設計。既要考慮生態價值最大化的思路,也要考慮經濟價值最優化的方案。頂層設計方案包括生態修復方案,也包括要素融合方案,更包括產業植入方案。在修復模式上是采用1.0復綠復墾模式?還是2.0景觀提升模式?是采用3.0產業植入的模式或是1.0、2.0、3.0綜合運用模式?在生態資源利用上,修復后巖體如何利用?水體如何利用?坡地如何利用?在生態價值恢復上,植物總體形態如何恢復?喬灌草植物如何結合?如何形成區域生態特色?如何與周邊生態構建和諧統一的生態系統?在經濟價值體現上,生態優勢與什么產業結合能實現產業優勢?價值轉化的最佳路徑是什么?如何體現可持續發展能力?等等,都應在修復之前有非常清晰的評估。
評價生態修復頂層設計成功與否的關鍵,在于選擇的產業是否符合當地的實際?是否與當地經濟、文化、區位、資源有很強的匹配度?是否體現“以人為本”的原則?是否發揮要素作用,具備可持續發展能力?最終看是否能形成人與自然、產業與生態和諧統一的格局。
第三,生態修復產業定位須優先考慮。生態修復必須先定利用方案,再定修復方案。
這樣可以極大降低修復成本,實現最經濟的修復效果。上海松江佘山深坑酒店如果選擇填坑造地,充其量多了一二百畝土地,不僅失去了“世界建筑奇跡”,還增加了數千萬修復成本。利用是最高級別的修復,有條件的生態修復項目要充分考慮適度利用現有資源,實現要素利用最大化,修復投入最低化,生態價值經濟價值最優化。但沒有生態價值就沒有經濟價值,經濟價值寓于生態價值之中,生態價值與經濟價值必須和諧統一。
提高廢棄礦山生態價值變現能力在當下實踐中須堅持“三個結合”:
一是生態修復三種模式要有機結合,不要生搬硬套。要根據項目區位、生態現狀和各類要素特征,宜1.0則1.0,宜2.0則2.0,宜3.0則3.0。因地而宜,因項目而異。要突出生態優先的原則,提高生態價值;明確生態價值是礦山修復追求的主導價值。越是高質量的生態資源,其蘊含的經濟價值也越高。
二是將生態修復與美麗鄉村建設有機結合。從分布看,生態修復載體極少在城市,大部分在城市近郊和農村。鄉村振興包括產業振興、生態振興、文化振興、組織振興、人才振興,生態振興是基礎性工程。生態修復是美麗鄉村建設題中應有之義,是鄉村振興和老百姓高品質生活的基礎。沒有美好環境,哪來的美好社會?
礦山生態修復要與農田土地整理,特色小鎮、田園綜合體建設等有機結合,實現空間再造、生態再造、產業再造,促進因素融合,提高生態附加值。生態修復不會增加鄉村振興的負擔,有了生態優勢,就有了產業優勢和經濟優勢。要善于利用礦山修復項目引進社會資本,借水行舟,借梯上樓,把每一個生態修復項目打造成為鄉村振興的經濟增長點,實現共贏。生態美、產業美、生活美必須和諧統一,最終達到“荒山綠起來,產業旺起來,生態美起來,百姓富起來”的綜合目標。
三是將生態修復與地方經濟新引擎打造有機結合。中國經濟正處于雙碳約束、動能轉換、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期,傳統產業面臨淘汰優化,在這種情況下,生態產業如何替代傳統產業?綠水青山如何替代資源大山?對土地的依賴如何轉為對生態的依賴?這是各個城市、各級政府必須認真思考、嚴肅面對的問題。尤其對于資源依賴性和資源枯竭型城市,不僅是思考,更是抉擇。要從戰略高度,把生態修復與產業結構調整結合起來;與鄉村振興、實現農業現代化結合起來;與智慧農業、數字經濟、人工智能等高科技運用結合起來,以生態產業、低碳農業和創新型產業快速更新傳統產業、污染產業和低端低效產業,打造生態價值鏈,構建生態產業系統,充分釋放生態價值和經濟價值。把每一個礦山生態修復項目,都培育成地方新的經濟增長點,使生態修復產業融合的過程成為地方經濟新引擎打造的過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