歡迎來到棗莊鑫金山智能裝備有限公司官方網站 詳情請致電:400-699-7511
作者來源: 發布時間:2019-04-16
導讀:通往成功的路沒有捷徑
棗莊鑫金山智能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孫中巖自幼與砂石結緣,從砸石子到水路運輸,從石場開采到設備智造,從懵懂兒童到輝煌壯年,孫中巖自創業以來,幾十年來一直都在做砂石行業,其創業經歷、心路歷程令人神往。
創立金山機械的歷程
初中畢業后我就開始創業,剛開始從事水路運輸,杭州這個地方我比較熟悉,從1987年開始搞水路運輸,來到杭州,對杭州比較有感情,搞了17年的水運以后,感覺水運這個行業已經沒有發展前景了,所以就到河南鄭州租了一個礦山,那個時候還只叫采石場,不叫砂石骨料,2005年年底買了別人的設備在礦山使用,在使用中發現這個設備存在很多問題,然后我們進行了改進,改進后感覺到在河南鄭州那個地方有200多條砂石骨料線,市場很大,那時也正好他們要更換設備,有2個多億的市場份額,在使用改進中,我們的設備先進性很明顯. 公司成立之初,我們自己生產這個設備,邊生產邊改進邊使用,在使用中發現問題,總結到生產中然后再持續改進,不斷創新,通過幾年的打拼,我們形成了自己的系列產品。到2010年我們已發明了臺時1000噸的砂石生產線,那時候還叫石料生產線,不叫骨料線。2013年開始加入中國砂石協會,才叫砂石骨料生產線,改變了以往“打石子”的叫法,從那之后就是既做礦山,也做設備,到現在也是這樣一直在做著。
童年的經歷讓我迷上了砂石骨料
記得在 7、8歲上小學的時候,家里比較窮,村里給了一些記工分的任務,比如割草、砸石子,那時候從山上拉來大的石頭,土話叫做“狗頭石”,然后拉回家用小錘子砸成小石子,送到生產隊然后給你記工分,那時候記憶特別深,每天砸一點就能多發一點糧食,當時覺得自己很幸福,能為大家出力。
砸石子的經歷與項目邂逅相遇
那時我們修了一個水電站,1976年修了一個蓄水站,今年6月份我作為執行常委去視察那個項目,看到那個蓄水站還在運營,40多年了這個項目還在為農業發揮作用,心里感覺很自豪,當時這個項目有小時候的貢獻在里面,感觸頗深,說明砂石骨料利國利民,是一個偉大的行業。
創立金山公司的心理變化
這是分階段的,開始成立金山公司,感覺有巨大的發展前景,堅信有事做、能做好并做起來,剛成立公司只有55萬現金,租別人的廠房,十幾個工人,七八個人,在裝備制造業,這點錢可以說是微乎其微,我當時又是老板,又是業務員,2006年到2007年,當時第一單1620的價格,是36萬元一臺,350噸的產量,當時就感覺能給客戶創造價值,利潤空間也很大,耗能也低,成本也低,那時就開始堅定了做設備制造的決心。
在產品研發上的考慮
以前在使用蝸牛式錘頭機時,有兩個還是三個錘頭斷了,當時沒有配件,下面的車子還在等待拿料,我就把船運理論拿出來,把對面的錘頭拿掉,繼續開機運行,保證生產連續進行。當時發現,產量非但沒有降低,反而提高了,而且耗能還低了許多。當時就考慮為什么,后來發現當時的理論錘頭越多,產量越高是錯誤的,反而留給石頭更多的空間才能更好的提高產量。然后我們就進行反復的實驗,進行了逐步的研發。很多的研發是基于實踐的改進,成熟以后才推向市場。 從進入這個行業以來,砂石骨料一直在高速成長,很多裝備企業大部分都死掉了,為什么?我覺得只有一條,就是他沒有推出符合市場需求的新產品,在吃老本,沒有科技投入,沒有技術研發,做不出符合市場需求的設備,早晚會死掉。以前砂石骨料行業不規范,政策不明朗,小地方臟亂差,曾經去一個地方,開車五米以外看不見任何東西,呼吸都是石粉,現在來看骨料工廠都是環保綠色的,從開采、生產加工到裝運,基本沒有粉塵,完全符合現guojia對環保的要求,另一方面,國企和央企,他們是有社會責任感的,不僅企業要發展,也要對要對社會負責,把綠色礦山和優美的環境有機地結合起來,即企業發展起來,環境也能變得更優美,這才是今后砂石骨料行業發展的方向。
行業展望
40多年來,從以前砸石子手工作業,到現在的機械化、自動化、智能化作業,對我們來說要順應發展的時代潮流,站在砂石骨料行業發展的前沿、zui高處、zui前端,通過我們的努力,引導這個行業的發展。以前企業規模小,只好自己親自上陣,這些年組建了專門的經理班子、營銷團隊,市場越來越大,錘式破碎機臺時2000噸的以上的擁有60%的市場占有率。 一路走來一路風雨,我就是這樣一個性格,永遠不會向困難低頭,包括我們每一位金山人,只為成功想辦法,不為失敗找理由,從始至終,無論多大的困難,我們都要堅定不移的去實現我們的發展目標。只要我們牢牢抓住guojia綠色發展的戰略機遇,主動順應時代發展的要求,時刻瞄準國內外廣大客戶的需求,始終堅持以科技創新為先導,發揮院士工作站的研發引領作用,通過實施“雙招雙引“人才戰略,我相信鑫金山公司的發展一定會更加美好。